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陆晨:被动投资ETF和绿色投资浪潮的战争

金融界网站 2020-03-02 14:44:09
摘要
在投资者面前摆着两个新时代的投资理念:被动投资和绿色环保投资。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人类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来向地球和自然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随之而来的是,温室效应加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让很多有识之士不得不深刻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类从大干快上的工业文明发展浪潮过渡到了注重自然环境保护的绿色低碳发展浪潮。

作为近几年在世界上风靡一时炙手可热的ESG(ESG投资鼓励基金经理运用金融投资来影响改变企业的业务战略、发展模式从而自发地加强对于绿色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关注社会公益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架构)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E(自然环境)所代表的绿色环保浪潮鼓励推动企业通过减少开采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天然矿物燃料以降低碳排放对于大气的影响和污染。

在ESG投资理念和模式逐渐被世人接受的同时,另一个席卷世界金融市场的大潮就是Passive Investment被动投资,主要是以指数跟踪和ETF的方式来进行。在前面的文章里,我谈到了ESG和ETF的有机结合,在今天的文章中,我要谈一下,被动投资给绿色环保投资所带来的另一方面(负面)冲击。

著名金融评论员、TheStreet.com创始人、CNBC家喻户晓的明星节目Mad Money(疯狂的金钱)主持人Jim Cramer在最近的电视节目中不胜感叹道: “我不觉得我还能为客户在Fossil Fuel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股票上赚钱了” 。作为在华尔街曾经风光一时的对冲基金投资经理,Jim Cramer讲出这样的话,让大家感慨良多,绿色环保投资浪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感同身受踊跃地加入了推动世界投资绿色化的潮流。

但是,最近倡导绿色环保的投资者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被动投资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开采公司的救命“护身符”,让他们能够(暂时)在绿色环保投资的汹涌大潮中偏安一方。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早期的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自然能源开采公司曾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历史角色,大家所熟知的洛克菲勒集团就是在早期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称霸一方令人仰慕的资本巨头。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当今从事被动投资管理(指数跟踪和ETF)的全球三巨头之一,世界管理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黑岩(又译为贝莱德),在绿色投资发展的初期,黑岩并没有积极地投入和支持。但在2020年的一月,黑岩集团的CEO Larry Fink石破天惊地突然向整个投资界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宣布:“气候的变化会对金融投资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和冲击,每个人必须行动起来,顺应绿色新时代的变化,调整投资策略,支持绿色环保投资的理念”。作为投资管理行业的绝对领军者,黑岩的“新时代绿色投资宣言”掷地有声,对于全球的投资管理机构产生了强大连锁性的冲击波。

但是,当投资者仔细检查黑岩的投资组合持仓明细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黑岩很难“自圆其说”的问题:黑岩旗下所管理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与指数投资相关的(基金或ETF)。被动投资指数基金的管理方式就是要严格地跟踪市场指数的原始投资组合,按照指数中成分股的权重购买指数所包含的所有(重要)股票,这一点是从事被动投资的基金经理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现有的股票指数由于前面提到的历史原因包含了相当多的自然能源开采公司,而且还占有很大的指数权重,这就意味着开展被动投资(指数跟踪和ETF),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买入大量的“非绿色”企业;黑岩被动投资的资产管理模式和管理规模也让它在全球持有所有主要的石油公司的基金公司排行榜上高居前三名!所以,绿色环保投资和被动投资管理,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方。

黑岩提出的宏伟的纲领性倡议意义深远而且是多方面的,不仅如此,黑岩承诺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以金融投资的力量和影响力来改变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的认识,调整业务战略和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加强业务开展中的绿色环保措施,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另外还将推出一系列和绿色环保、关注气候变化相关的被动投资基金。黑岩对于自己做主动投资管理的基金部分会消减大约5亿美元的煤炭股票投资,但对于它所管理的规模更大的被动投资指数基金和ETF中的“非绿色”投资部分,却一直是三缄其口,不知可否。

对于那些自然能源开采公司,被动投资管理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道最好的天然屏障和防火墙。无论这些公司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是多么的糟糕不堪,但只要它们还安全无恙地被列入到这些重要市场指数的名单中,那么,随着被动投资管理的东风,越来越多的美金就会流入到这些能源开采公司的腰包里,支持他们继续开展业务。

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巨头Encana Corp.决定将总部迁往美国,公司名称不再有加拿大的字眼。加拿大总理杜鲁多一直寻求在加拿大原油出口与严格的绿色环保政策之间达成平衡。联邦自然资源部长的发言人表示,渥太华对于Encana的决定感到失望,并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阿省和加拿大的竞争力,以确保能源业继续成为中产就业的来源。

Encana行政总裁Doug Suttles来自德州,曾任BP总裁,于2013年任职Encana总裁。他表示,这一决定将使公司从美国指数基金获得更多投资来源,他否认是政策导致公司迁址。 Encana将会改名为Ovintiv Inc.,在多伦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新代号将是OVV。

Encana的股价在过去一年已经下跌61%。在阿省,Encana迁址更名的消息会引发更多公司将离开加拿大的恐慌。过去五年,加拿大能源业一直受到油价低迷和输油管不足的伤害。投资的资本从2014年的810亿元,减少到2019年的370亿元。

Encana公司被绿色环保主义者列入了影响力很大的因碳排放严重污染大气而建议撤销投资的公司 “黑名单” 上 ,使之成为绿色环保投资者的众矢之的,行情江河日下。眼见日益败落的能源业务,无力改变大的投资方向,Encana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出了搬迁总部的对策来减缓绿色投资浪潮的冲击,从加拿大迁到美国丹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被动投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为羸弱的公司输入新鲜血液,支持促进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这背后更深入的原因是Encana原来的总部是位于加拿大境内,而美国的任何投资指数只会考虑总部位于美国境内的企业,所以美国投资指数的编制都会把它踢出局不予采纳。Encana行政总裁Doug Suttles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谈到:“公司的实际表现并没有真正地反映在公司股票价格中,我们在前一阶段错过了被动投资日益壮大的发展趋势,现在必须亡羊补牢,奋起直追”。

在博弈的另一方,绿色环保投资的阵营对于这一“暗度陈仓”的战术,不可能视而不见。“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任由这些破坏自然环境、加速碳排放和温室效应的公司搭上被动投资的顺风车来满足公司运营资金的需要”。加州的一家非盈利组织负责气候环境保护绿色投资的主管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一种解决方案是新西兰的Superannuation基金从2017年开始推行的一种新的投资理念:为了降低碳排放所产生的气候风险,该基金和MSCI并肩合作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绿色环保指数,这个指数的“味道”和2017年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的聪明Beta投资如出一辙,就是在原有的指数成分股中对于那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公司给与更高的投资权重,而对于那些控制碳排放、治理大气污染表现不佳的公司降低它们在指数中的配置权重。新的绿色环保指数通过它特有的投资组合配置,有效地把金额高达6.1亿美元的投资从那些高碳排放、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到了低碳排放低污染的企业。英国掌控280亿英镑的教会养老基金董事会也正式宣布他们加入这一“绿色环保指数”投资的革新运动,把钱投向保护气候、为人类福祉着想、具有社会良知的企业。

一些被动投资的信仰者反驳,改变投资成分的权重,主动地挑选“优胜者”和“失败者”是主动投资管理经典方式,是和被动投资的宗旨、基本教义背道而驰的。整个被动投资的核心实质就是没有看法和选择只是跟踪。而绿色环保投资的卫道士们反唇相讥,一味地强调被动投资的原始含义只会助纣为虐为人类带来灾难性的伤害,就像把前行的经济列车设定于自动驾驶的模式,但它却是驶向导致气候危机自然灾害的不归之路!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始人,经济学家、哲学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1759年完成他的《道德情操论》,在1776年出版了他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他试图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私的“经济人”和具有社会责任的“道德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进行调解,就像亚当斯密谈到的,任何人类的经济行为都不是独立和绝对的,都是建立于一定的社会道德框架之内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制约。

在投资者面前摆着两个新时代的投资理念:被动投资和绿色环保投资。它们都从自己的角度来改变人类传统金融投资的思维模式。从18世纪到21世纪,人类还是在道德规范和经济收益的并行轨道上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很难在现有的经典被动投资的架构下大力普及和推广绿色环保投资的想法和实践,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必须坚守的信条,而信条的矛盾和冲突从原则上是无法解决,这就不可避免地掀起了一场被动投资和绿色环保投资之间的“战争”,只能让践行的投资者在现实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被动投资和绿色环保投资的偏好和选择。

你的选择就决定了你是谁! Your choices will make who you are!

热搜

ESG 绿色投资 被动投资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