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立足“大循环” 打通“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 2020-07-30 10:45:35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5月以来,“大循环”战略被多次提及。如何正确理解“大循环”战略?当前形势下,如何打通“双循环”?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当前所谈及的“双循环”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只有立足国内大循环,才能构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地位凸显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不但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而且也受到外部打压以及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使得部分该出口的商品出不去、该进口的商品进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应对。正是为了主动应对上述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3个月内两次强调“大循环”战略。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两个大循环都是中国经济所必需的,缺一不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国外广大的产成品市场,也需要国外的原材料和其他中间投入品供应,若缺其一,中国经济都会受到很大的约束。

其次,两个大循环中,目前强调的是国内大循环。以前中国经济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比国内大循环重要。现在,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变差,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甚至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安全。所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最后,当下的“双循环”内容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就国际大循环来说,以前的产成品市场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目前所说的“国际大循环”主要指的是非美国市场。就国内循环来说,同样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获取国外投入品的风险增加,中国不得不更多依赖国内投入品,同时产成品市场也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重塑生产及供应链

当前形势下,如何打通“双循环”?

对此,在苏剑看来,就国际大循环而言,主要还是加大对外开放,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如果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恶化,那么国际大循环将越来越困难。

就国内大循环而言,首先需要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国内统一、透明、公正、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和消费、流通,同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利,保障消费安全;其次,进一步开放非国有企业上游行业,在国外投入品供应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内供应必不可少,引入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很有必要;第三,加大科研力度,便利替代投入品的开发,比如,如果国外石油供应下滑,我们就必须用别的能源替代;第四,加强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降低成本,提高老百姓购买力。

王尧基向记者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着建立国内大循环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要尽快打破各类要素在国内市场自由流动中的障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切实消除国内循环中的各种“堵点”“痛点”,切实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类资源能在国内大循环中尽可能地实现优化配置,充分释放我国自身消费潜力,使更多的商品通过出口转内销而在国内大循环中消化。

王尧基认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生产链和供应链的调整和重塑。因此,事关国家命脉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首先要通过补短板等举措予以保障。其次,对于我国推进新基建过程中一些“卡脖子”的高科技产品,要通过加快进口替代进行解决。此外,还应通过进出口进一步多元化和国别替代来缓冲外部打压。

热搜

内循环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