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莫要戏说“抱团股”
-
2021-02-22 05:49:28
- 抓热点龙头
有那么一段时间,散户们谈起基金“抱团股”,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这种心情,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如果没有搭上基金“抱团股”的顺风车,普通投资者很有可能在A股颗粒无收,运气不好的,没准还要亏损。眼睁睁地看着基金产品的净值因为“抱团股”股价一骑绝尘而日日高升,换了是谁,瞅着手里的个股不涨反跌,感觉都会相当的糟糕。
所以,裂变、崩盘等各种极端化的字眼,春节前后就不断被加之于基金“抱团股”。曾经的“浓眉大眼”突然成了奸诈作恶的“渣男”。“抱团股”的每一次大幅调整,都被视为基金抱团的末日将至,生生地将投资的严肃锻造成各种段子的戏谑。散户们快乐了,但基金经理们却有些懵圈。
坦白说,就笔者交流的基金经理们而言,对于“抱团股”的戏说,他们心中是有些憋屈的。基金经理们眼里的“抱团”并不是目的,也并非协商的过程,不过是价值投资观趋向一致的结果而已。通俗地讲,就是大家都意识到,淡化指数波动的择时、全力深挖价值的择股才是未来投资取胜之道。然后,基金经理们就在A股指数的地表之下开始不断地挖掘、深度挖掘、用尽吃奶的劲儿继续挖掘……结果,在挖掘出的某一个路口,大家意外相聚了。
浓缩成一句话:基金经理们眼里的“抱团股”,核心并不是散户们戏说的“抱团”,而是其在A股市场上难以取代的优质基本面。因此,当散户们纠结于短期涨幅、彷徨于静态估值的时候,基金经理们凭借自己的远眺,不断地将资金下注于“抱团股”未来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不少基金“抱团股”屡经调整却迭创新高,令人费解却又从未止步。这其实潜藏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攻坚克难、不断深入,伴随着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的层层推进,A股无论是市场结构还是投资逻辑,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论你承认与否,它都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投资者身边。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基金等机构的收益率与普通投资者的收益率之间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在新时代,专业的投资能力,终于占据了应有的地位。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付健青 RF13564
不可不看
精彩推荐
-
断崖下跌!被曝裁员20%,母公司更是巨亏60亿!千亿国企赚钱就靠“奔驰”,自主品牌竟集体衰弱!咋办?
03-03 12:57 -
房地产泡沫、输入性通胀、贷款利率回升?银保监会权威回应来了!
03-03 07:03 -
顺周期全面爆发,逾2700股上涨!2000亿大白马却崩了
03-03 13:05 -
外卖佣金抽成可高达20%,餐馆“赔本赚吆喝” !全国工商联给出建议
03-03 08:21 -
“买房不是为了居住,很危险!”郭树清四个月内两次警告房价“灰犀牛”
03-02 19:42 -
年报及一季报将集中披露 关于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这些重要信息要知道
03-02 20:22 -
市场监管总局对五家社区团购企业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03-03 11:04 -
什么信号?结构性存款1月份大增5756亿,企业资金蜂拥而入,大银行终于“扬眉吐气”了
03-03 00:31 -
太耗电!内蒙清退虚拟货币挖矿!华强北矿机生意仍火爆,投资区块链的机构多了起来...
03-02 21:04 -
历史首次!无一地产商进入中国富豪榜TOP10榜单,马云3年来首次跌出前3,农夫山泉钟睒睒成首富
03-03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