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钟爱“红利资产”,推动银行等“高股息”品种价值重估
金融界 2024-08-28 08:35:40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近日表示,还是会继续保持配置红利资产,特别是利率还没有上行,有下行压力的时候。这些央国企高分红股票的价值会长期存在。“对红利资产保持乐观。”邓斌称,这些央国企股票的市场价格,远远没有体现他们真正的价值。
光大证券分析,央国企的投资价值一方面来自其自身的“高分红”的价值属性,一方面来自“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的价格重估。在这方面,国有银行是典型代表。27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均创历史新高,邮储银行再创阶段新高。
数据显示,截止7月17日,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等6家国有大行2023年年度A股分红派息实施完毕,现金红利全部“到账”。6家银行合计派发2023年年度A股现金红利约2454.02亿元,与2022年年度A股现金红利2404.85亿元相比,稳中有增。
国有六大行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近3年上市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平均在26%以上,部分银行更将“分红率保持30%以上”写进了公司章程。
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继续释放利好,相继表示“在具有可供分配利润的条件下,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而就在银行股持续“高分红”的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则有望直接拉抬银行股的涨价预期。
自8月23日鲍威尔明确“降息条件具备”之日起,美元走弱就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相应的非美货币整体回升也就成为新的市场共识。在此背景下,知名英国对冲基金CEO、“美元微笑理论”提出者Stephen Jen表示,随着美国降息,中国企业可能会出售1万亿美元的美元计价资产,此举可能会使人民币升值10%。
具体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认为,考虑到国内商业银行可能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预期将持续提升银行等“高股息”资产的价值重估前景,而保险、汇金等“长期耐心资本”一直是银行股的“拥趸”,8月以来沪深300ETF的持续放量,也是某种佐证。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