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闯关科创板:三年累亏超50亿,客户集中度偏高及关联采购激增36%成发展隐忧
金融界 2025-07-04 15:30:11
近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公司计划募集资金80亿元。在国产替代需求强劲及人工智能(AI)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GPU芯片研发的国产企业。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成立至今,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并形成了覆盖AI智算中心、云计算和个人工作站等应用场景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在国产GPU市场占据一定地位。
图源:摩尔线程官网
摩尔线程被市场称为“中国版英伟达”,一方面源于其业务模式与英伟达高度相似,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包括AI智算产品、专业图形加速产品、桌面级图形产品以及智能SoC类产品。另一方面,公司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均有英伟达任职经历。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在2006年4月至2020年9月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冲刺科创板之际,连年亏损、客户及供应商高度集中等问题,仍是其发展道路上亟待跨越的障碍。
三年累亏50亿,预计最早在2027年实现盈利
受益于全球AI应用爆发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和4.38亿元。
然而,由于芯片行业固有的高研发投入特性,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面临巨额研发支出压力,导致连年亏损。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50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2422.51%、1076.31%和309.88%(注:高占比主要源于早期营收基数极低)。
招股书显示,公司管理层预计最早于2027年合并报表可实现盈利。在技术快速迭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如期达成这一目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80%,业绩持续性承压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摩尔线程合并口径下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始终超过80%。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公司营收严重依赖少数大客户。一旦这些核心客户因自身经营状况恶化、所处行业景气度下滑或战略调整等原因削减订单,摩尔线程的营收将遭受直接冲击。
此外,若公司未能有效维护与现有大客户的合作关系,或在拓展新客户、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收入来源方面遭遇瓶颈,其未来业绩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存在营收大幅下滑的风险。
供应商集中度偏高,关联方采购激增35%
报告期内,摩尔线程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波动明显,分别为58.00%、48.04%和62.63%,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向关联方采购金额的占比增长迅猛,从2022年的1.20%大幅攀升至2024年的36.36%。
图源:摩尔线程招股书
供应商集中度过高且关联采购占比激增,显著提升了公司在原材料供应和服务获取方面的风险敞口。如果主要供应商或关联方在产品质量、交付时效或价格等方面无法满足公司需求,或因故中断合作,而摩尔线程又未能迅速找到合格且可靠的替代供应商,其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将受到严重干扰,产品生产计划可能被迫延迟,进而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运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拟募资80亿元,投向三大芯片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IPO,摩尔线程计划将募集的80亿元资金投向三个核心研发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具体包括:新一代全功能GPU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智算加速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AI计算芯片研发项目。公司表示,募集资金将紧密围绕其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旨在提升现有技术水平、加速新产品量产及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GPU产品布局和生态系统建设,持续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关于上市目的,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阐述了三点核心诉求:一是攻克GPU核心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与产品体系;二是吸引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为战略目标实施提供支撑;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价值。